非常滑板网

成立于2003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滑板网站之一

滑板人的天空—初探滑板爱好者群体

12 月 20, 2011

 当我同时唤起更加美好的希望,你却说,我正在败坏当今的时代;这也许是可能的,但并非如你所言,是我败坏现代精神。

乔治 哈克威尔:《辩护词》(1635年)

        当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上面这句话时,就觉得它说出了滑板人的心声。当然也许并非如此,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觉罢了。进入人大学习后,每次傍晚时路过当代商城旁边的广场就会看到一些玩滑板的男孩,在路人的注目下自由地滑行,并不时做出一些另旁人侧目的动作。出于对这些玩板人的好奇,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让我选择这样一个几乎是完全陌生的题材。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我们这个时代仍为少数的滑板爱好者,希望它是有价值的。
一、滑板的历史
       在中国极限运动的发展本来就比较落后,尤其是像滑板这类街头极限运动更是很迟才发展起来,所以有很多人不了解滑板这种新兴运动。据说滑板运动进入中国是在80年代的中后期,在中国出现最早的城市是北京。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项目。
       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 “更高、更快、更强”外,它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以及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强调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美好愿望,因此被誉为”未来体育运动”。滑板运动作为极限运动中的一种,是人类二十世纪的创造的新兴运动项目。
       滑板运动50年代诞生于美国,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而后者则有更大的自由度。滑板运动以滑行为特色,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体验与创造超重力的感受,给滑者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悦。滑板运动不同于传统运动项目,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需要滑者自由发挥想象力,在运动过程中创造,以创造力来运动,强调身心的自由,推崇与自然互相融合的运动理念。由于滑板运动太过惊险、刺激,连连的运动伤害事件却促使滑板进入冷淡期。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滑板运动受到政府严令禁止,曾一度沦为”地下项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项目才被政府公开解禁、重见天日,使得这项都市魔幻运动卷土重来。由于滑板从冲浪衍生的原因,七十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带有冲浪印记的文化。滑板爱好者和滑板公园的建设者们一开始建造了不少模拟冲浪的地形。后来,他们终于意识到,由于滑板比冲浪板的阻力小,重量轻,可以建立不同于冲浪而更适合滑板的地形以取得更大的速度、机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从这时起,滑板运动与冲浪运动不仅是从器材、场地,也从人员上彻底分离出来,成为突起的一支异军。特别一提的是,街头障碍的人口大量增加,使得滑板服装亦随之兴起。到了今天滑板玩家已形成一个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技巧、衣饰风格和音乐爱好,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为主导的滑板次生文化,而这一切正好完全符合青少年心中对于休闲运动的定义。随着极限运动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号称极限至尊的滑板运动中来。由于滑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容易入门的特点,很多爱好者跃跃欲试。
二、总体概述
       其实这个选题是在四月份就定下来的,但选定后一直不知道从何着手。感谢网络的发明和应用,借助这个平台让我结识了很多板友,也使我的个案搜集工作进行的格外顺利。特别是3X滑板论坛,我的大部分采访对象都是在那里认识的。真正接触玩板的人之前,我对这一群体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影视作品,以及电视上的一些广告,觉得他们都是比较另类的,很前卫很酷的那种??宽大的裤腿、彩色的头发、鼻饰、耳环……我身边的同学大多也是这种看法,当然不至于认为玩板的人是坏孩子,不过确实认为我们和他们是有区别的。随着认识的板友的增多,我才知道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片面。
       目前中国的滑板爱好者主要还是以业余爱好者居多,并没有象欧美那般形成职业的俱乐部,他们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4-30之间,男性占绝大多数。有一部分的确是比较另类的板手,“奇怪”的发型、服饰,特立独行的处事态度,很符合一般人心里问题少年的形象,这类是属于PUNK(朋克)一族。本文的讨论对象是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玩滑板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在我们身边的人,除了爱板之外与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们中有学生、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广告人、自由职业者、医生……不会打扮怪异,顶着鸡冠头,也不会没事就摔板,仿佛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似的扮愤青状,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喜欢的是滑板,而不是集邮或其他什么。
       凭心而论,北京的滑板氛围在全国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至少有几个较为固定的板友聚集的场地,有专业的板厂、板店,每年也会有一些规模不同的极限运动比赛,在外地的小城市里,常常连板都买不到。但即使是在北京,滑板也并不普及,也许是因为滑板的危险性更大的原因,所以一般家长会支持孩子玩轮滑,却不会给他们买滑板。而且一块进口板的价钱一般在一千左右,对于还没有收入的青少年来说是一项很大的开支,滑板的各个零件在练习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磨损,不断的更换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都给玩板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场地的限制也是原因之一,现在还没有极限主题公园,偌大的市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板厂,根本无法满足板手的需要,只能在身边寻找适合的场地,多是公园或小广场一类。拿当代商城旁的喷泉广场为例,由于人流量较大,板手练习时不得不注意躲避行人无法尽情滑行,而在做用板尾或板头在台阶上滑行的动作时,又不可避免的会将台阶的棱角磨成圆头,实有破坏公物之嫌,加上不时发生飞板伤人事件,使得附近居民颇有微词。如果可以修建一些滑板公园,使其爱好者有处可去,对这一运动的健康发展大有益处。速度、技术与自我挑战,吸引着年轻人加入这项运动。滑板在中国仍然算是新生事物,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滑板人的增多,这一群体的文化意识与行为模式对整个社会文化的性质和特征都会产生影响。
三、个案描述 这部分可以在下面地址中的帖子里看到,就不再发了
        http://www.3xchina.com/best2003/dispbbs.asp?boardID=9&ID=5907
四、分析与小结
       采访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他们的感染,你能真切的感觉到他们对滑板的热爱。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理解他们的追求??即使摔到不能行动仍对滑板痴心不改,但却无法不被感动。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只用理性来解释的。滑板是勇敢者的游戏,所以爱好滑板的人都是比较勇敢的,个性很强,有时又很敏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要专门从事跟滑板有关的事业,但是每个人都说永远不会放弃滑板,即使将来老的不能再滑了,也要继续爱着这项运动。社会群体并不是一群没有联系、没有组织、没有目的的乌合之众,而是按照一定文化发生互动关系的人类群体,把滑板爱好者们联结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运动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是一切极限运动后面所包含的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精神。
       站在竞争日益残酷的世纪之交的门坎前,面临着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现实的环境使得现代人感到应接不暇。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 使人的感觉域限也不断提高。原来感觉比较强烈的刺激,现在感觉不强烈了,不能适应感觉寻求的需要了。从七十年代的交谊舞,八十年代的迪斯科,到九十年代的保龄球、桑那浴,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感觉需求水平。一方面,人们更加需要寻求刺激、发泄压力、释放能量,另一方面,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享受,人们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这时,人们便开始追求更为强烈的刺激,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感觉和唤醒。而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类的这一需求。此外,当体育的本质越来越被金钱的光芒掩盖时,众多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也逐渐被竞技之外的问题困扰,打假、黑哨、兴奋剂、贿赂丑闻等等不一而足。体育的愉悦身心,完善人性,回归自然的本质被逐渐淡化,体育精神遭受到空前的质疑与信任危机。然而在广大民众的视线之外,非主流的运动项目中,却潜藏着一股回归自然、融于自然、挑战自我,达致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清流极限运动,不为了任何的经济利益,只是纯粹的玩自己所爱,找回被我们遗失的体育的乐趣和自由、公平的体育精神。极限运动的兴起,使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走向野外,愈来愈倾向于纵情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这正是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极限运动的原因。
        这篇文章只是描述了滑板爱好者群体的一些表面的特点,还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说是一次探索性的个案调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这个选题,试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在论坛看到菜板帮的声明,觉得很是代表了玩板人的心态,就拿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不能因为自己暂时玩的不算好就总坐在台阶上乘凉,你到底怕什么,是怕给别的玩板的挡路还是觉得自己站在板子上的姿势不够帅???人多在一起进步决对比自己守在胡同里一个人练进步快,每次看见歇着的总比滑着多,本堂都会感叹,坐着能出活…………活见鬼了!!!滑起来滑起来!!!大家打起精神来啊!!!滑!!!!别人不管,有菜板帮的在教堂滑行活动中,乘凉超过5分钟以上的,逐出菜板帮!
                                                                    菜板帮联合声明